九一八事變后,中共滿洲省委根據中央指示,派出楊靖宇、趙尚志、周保中等230多名黨團員到抗日義勇軍中工作,組織東北人民群眾,建立游擊隊。其中,南滿游擊隊(又稱磐石游擊隊)后來發展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楊靖宇任師長兼政治委員。
1934年11月7日,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楊靖宇任軍長兼政委,游擊范圍擴大到通化、柳河、清原、新賓、寬甸、桓仁、濛江(今靖宇)、撫松等縣。1936年7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楊靖宇任軍長兼政委。
東北抗聯第一軍在日偽統治嚴密的南滿地區20余縣戰斗3000余次,殲敵萬余人,牽制了大量日偽軍,推動了東北抗日斗爭的深入發展,有力地配合了全國抗戰,對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抗聯部隊在深山密林的住處為秘密營地,簡稱密營。而天橋溝密營,就是楊靖宇指揮抗聯作戰的大本營之一。近日,丹東日報社“重訪丹東紅色印記”報道組走進天橋溝,重溫抗聯那段烽火歲月。
?
追尋:藏于深山的抗聯密營
據《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在遼寧史料長編》記載:1935年12月,楊靖宇率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部來到雙山子佛爺溝、天橋溝一帶進行休整。12月9日至11日,在佛爺溝召開全軍大會,報告了全國的抗戰形勢,對第一軍的戰斗情況進行了總結。同時,召開了死難烈士追悼大會,整編了部隊。
楊靖宇為什么選擇在天橋溝建立抗聯密營?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天橋溝抗聯第一軍軍部舊址陳列館名譽館長盧驊帶領課題組成員經過多年實地考察,總結出了天橋溝抗聯密營的幾個特點:
一是分布廣、數量多?!疤鞓驕溪毺氐牡貏?,是一道道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為抗聯將士們提供了優良的游擊戰場和宿營地?!北R驊介紹說,目前已知的天橋溝地區抗聯密營遺址有20多處。
二是自然形成的洞穴與人工搭建的密營相結合?!疤鞓驕隙鄠€巖石洞穴曾發現抗聯部隊居住和存儲軍用物資的遺跡?!北R驊說,除了洞穴式密營外,楊靖宇曾秘密安排抗聯指戰員在天橋溝一帶修建簡易密營。
據1936年4月1日《盛京時報》報道,楊靖宇所率領的抗聯部隊400余人被雙山子偽滿警察隊包圍。另據抗聯老戰士回憶,天橋溝密營儲存著夠400人吃4個月的口糧。由此推斷,天橋溝密營設計標準和接待能力為400人左右,是抗聯第一軍較大的密營之一。
三是天橋溝抗聯密營功能齊備?!凹瓤伤逘I,也可辦公,像會議室、作戰室等都有,甚至還有野戰醫院、槍械庫、彈藥庫?!北R驊經過實地考察,還在天橋溝發現了抗聯訓練場以及用于警衛的暗哨、瞭望哨。
四是天橋溝抗聯密營有充足的后勤供給?!斑@里水源充沛,野菜野果草藥漫山遍野,為抗聯提供了充足的飲用水、食品和藥品?!北R驊帶領課題組成員在抗聯第一軍軍部密營附近發現一眼泉水井,水質甘冽清醇,經考證楊靖宇曾飲用此泉水,后被當地人命名為“楊泉”。
1938年6月29日,抗聯第一軍一師師長程斌叛變投敵,天橋溝密營隨后遭到破壞,楊靖宇被迫率部隊撤離寬甸。1940年2月23日,楊靖宇在吉林濛江保安村被日偽軍包圍,他與敵激戰,寧死不屈,壯烈殉國,年僅35歲。
除建立抗聯密營,楊靖宇還在寬甸創建了東北地區第一個鄉級紅色政權——四平鄉政府。
“四平是雙山子地區較大的村子,人口比較集中,有大車店、商鋪等,當地人稱四平街?!北R驊認為,楊靖宇之所以選擇四平街建立紅色政權,一是因其為交通要道,能夠連通寬甸、鳳城、本溪、桓仁等縣,輻射周邊十多個村鎮,而且就在天橋溝山腳下,一旦有敵情可隨時機動轉移到天橋溝密營。
“四平街群眾基礎好,老百姓大多是闖關東的移民,痛恨日偽,傾向革命?!?盧驊說,創建抗日游擊根據地,需要得到紅色政權的支持。當時,中共南滿特委曾指示,抗聯要“建立自己選舉的民眾政府”??傊?,創建紅色政權,既有助于壯大抗聯隊伍,又能解決部隊住處、給養、兵員補充、情報搜集、傷病員救治護理等一系列生存與發展問題。
傳承:賡續血脈的抗聯精神
青山有幸埋忠骨,英烈精神永流傳。在楊靖宇犧牲80多年后的今天,他一手建立的抗聯密營和紅色政權遺址都得以保存下來,并繼續傳承著代表紅色血脈的抗聯精神。
記者采訪當天,盡管不是周末,但到天橋溝景區領略紅色文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感悟抗聯精神的游客仍絡繹不絕。在景區大門不遠處的抗聯第一軍軍部舊址陳列館內,豐富翔實的抗聯史料和實物,讓游客們駐足?!斑@是我第三次來了,一次比一次感悟深!”寬甸某單位退休干部鄭先生告訴記者,這次他是帶著孫子來這里參觀。
據介紹,陳列館共展出圖片324幅、文物資料270余件,其中實物155件,全面記錄了抗聯第一軍將士們在天橋溝地區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的史實。
“沒有昨日紅,哪有今日綠?!?據天橋溝景區負責人宋曉軍介紹,近年來,天橋溝景區把以自然景觀為主的生態旅游和以抗聯遺址為主的紅色旅游相融合,打造“一館”“一府”“一溝”“一課”四個系列紅色旅游品牌?!耙火^”,即抗聯第一軍軍部舊址陳列館;“一府”,即四平鄉政府舊址陳列館;“一溝”,即以抗聯密營遺址為核心的紅色旅游景點山溝;“一課”,即為游客或黨校學員提供紅色實地教學基地,上一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主題教育課。
在四平鄉政府舊址陳列館前,首先映入記者眼簾的是由漢白玉雕琢而成的楊靖宇將軍像。塑像高3米,楊靖宇身穿羊皮大衣,堅定的眼神凝望遠方,仿佛在向人們講述當年率領東北抗聯第一軍將士們在天橋溝英勇殺敵的故事。
據了解,陳列館主體是由方家隈子半山坡遷移至此處,為三間茅草房。室內,陳列有楊靖宇穿過的衣服、佩戴過的物件、撰寫的信件以及部分珍貴歷史圖片,還有專家鑒定的圖片、文件和名人題詞等,具有較高的紅色教育價值。
隨后,記者又來到景區深處的玉泉頂、仙人峰附近,這里有一條長達4000米的紅色旅游溝,包括抗聯野戰醫院、少年營、“楊洞”“楊泉”等抗聯遺跡。
在“鷹嘴砬子”下,站在“瞭望哨”遺址,對周邊情況一覽無余,體現了抗聯戰士的斗爭智慧;一處處簡陋的密營,展現出當年抗聯戰士們生存的艱辛……景區工作人員張曉強介紹說,密營遺址的認定及密營結構、形制、材質等,都是根據抗聯老戰士口述,并查閱大量史料,在保護性開發的原則上還原的。
參觀有場館,感悟有遺址,聽課有講座,體驗有互動。
據了解,天橋溝景區成為抗聯精神教育基地以來,以“重走抗聯之路 堅守初心使命”為主題,推出了具有鮮明主題特色的黨性和黨史教育培訓課程,先后接待受教人次近10萬,僅今年前3個月接待省內外學員就有3000多人次,現已成為毛豐美干部學校紅色實地教學課堂,被省委組織部和省委黨校評為遼寧省第一批黨性教育現場教學點。去年,又被省委宣傳部評為遼寧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遼寧省黨史學習教育重點推介紅色基地。
發展:業興人旺的富民之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痹陔p山子鎮黎明村通往天橋溝景區的桓蓋線公路兩側,不少“農家樂”生意興隆。
49歲的宋景龍過去做水產生意,雖然收入還可以,但總覺得東奔西跑壓力大。3年前,隨著天橋溝景區深度開發,游客越來越多,他瞄準時機,改造自家老宅開辦了“農家樂”,一年下來,收入和做水產生意差不多。
“關鍵是守在家里掙錢??!” 宋景龍一邊說著,一邊帶記者參觀他改造的民宿,有大床房、標準間,生活用品干凈整潔,感觀上讓人很舒服。
宋景龍說,周末時民宿房間基本上是滿的,趕上五一、十一假期,他還得把游客分流到其他農戶家中。
雙山子鎮下轄8個行政村,1.42萬人。
“全鎮共有大小‘農家樂’200多家?!辨傸h委委員樊金橋告訴記者,近些年,天橋溝景區輻射帶動作用非常明顯,不僅解決了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各村圍繞旅游業發展相關產業的勁頭也更足了。
過去,全鎮有7個貧困村,建檔立卡戶471戶1168人,現在已全部脫貧摘帽,進入鞏固階段。
臺頭子村地處天橋溝景區不遠,市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中心干部、駐村工作隊隊員于營龍介紹,該村成立了遼寧省首家民俗旅游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品牌標識、統一服務承諾、統一宣傳營銷、統一服務價格,抱團發展。農產品種養殖向旅游需求側重,草莓、藍莓、甜瓜、笨雞等種養殖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村集體經濟也依靠旅游產業有了起色?!?2019年,臺頭子村、黎明村還各爭取村集體經濟壯大資金50萬元,分別購買7輛新能源旅游專用車,租給天橋溝景區,每年可得到一定的收益租金,主要用于扶貧及村公益事業開支。
如今,雙山子這片紅色土地,圍繞紅色旅游做文章,正走出一條業興人旺的富民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