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五年,是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繁重任務,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面對凈化政治生態的重大責任,東港市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項決策部署,團結帶領東港全市上下,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堅持穩中求進,久久為功,深入實施產業強市、開放興市、生態立市戰略,抓創新、抓項目、抓環境、抓品牌,著力優化營商環境、生態環境、社會環境和政治生態,經濟社會和黨的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地區生產總值累計完成1009.8億元,年均增長2.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累計完成71.1億元,年均增長2.9%;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實現350.8億元,年均增長9.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地區生產總值6.2個百分點,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始終位列丹東首位和全省第一梯隊。
五年來,我們著力優化“四個環境”,發展活力進一步釋放
一是狠抓營商環境優化。緊盯“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目標,扎實開展“四大行動”,調整行政職權1199項,平均辦理時間壓縮87.54%。完成“三集中、三到位”任務,966個政務服務事項進駐東港市政務服務中心及分中心,全面推行“一窗綜合受理”。出臺《關于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等系列扶持政策,創新實行“一牌兩卡”管理模式,落實減費降稅、降低企業成本等扶持政策資金2億多元,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1.1億元。
二是狠抓生態環境整治。深入實施生態立市戰略,扎實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動真碰硬解決環保突出問題,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率達到99.7%,鐵甲水庫水源地水質國家Ⅱ類標準達標率100%,孤山、前陽、北井子及白云(二期)污水處理廠建成并投入使用,東港市榮獲“中國綠水青山生態強縣”稱號。著力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大鹿島和獐島綜合整治項目入圍國家藍色海灣整治項目。
三是狠抓社會環境治理。堅決推進掃黑除惡專項行動,深入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打掉涉惡犯罪集團4個、涉惡犯罪團伙5個。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信訪”工作責任,扎實開展信訪矛盾減存控增三年攻堅,一大批信訪積案得到妥善化解。深入開展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全力推動非法侵占公共捕撈區和非法養殖用海專項整治,集中開展“七大專項行動” ,深入實施“四大攻堅戰” ,漁船管控制度化、規范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全面提升。全面啟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大力實施“天眼工程”“雪亮工程”和“智慧安防”建設,實現省平安市創建“十六連冠”。
四是狠抓政治生態修復。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持之以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9·28”重要講話和“11·21”重要批示精神,扎實做好省委巡視和丹東市委巡察反饋問題整改,堅決推動“大棚房”問題專項整治、違規別墅清查整治等工作,確保黨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在東港落地見效。
五年來,我們聚焦發展第一要務,經濟發展質量明顯提升
一是堅持項目化、工程化思維和理念。著力提升把黨中央決策部署和戰略要求轉化為具體項目和具體行動的能力,嚴格落實“四個責任” ,實施億元以上項目103個,康辰中藥產業園、好食雞食品、廉家壩光伏發電等產業支撐項目建成投產。組建向上爭取資金專班,共向上爭取資金133.8億元。
二是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圓滿完成黨政機構和事業單位改革,“五大領域”綜合行政執法改革順利實施。優化整合東港開發區、前陽開發區和大孤山經濟區,“小管委會+大開發區公司”、干部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戶外紡織服裝、海洋生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等專業園區發展勢頭良好。成功入選國家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縣,農村土地確權頒證12.4萬份,量化集體經濟股金4億余元,“四個機制”創新取得扎實成效。大力推進開放興市戰略,中非總商會遼寧分會落地東港,水產品、草莓出口基地被認定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大東溝互市貿易區啟動建設,港城聯動發展有序推進。
三是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一起抓。強化與高等院校產學研合作,成立院士專家工作站1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2家,產業技術創新聯盟5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7家,遼成機械、大王精鑄入選省“瞪羚企業”名錄,東港市被評為省創新驅動助力示范縣。在全國率先開展了農業設施確權發放產權證抵押貸款,做法被中央一號文件肯定;建立“容缺開工”機制,鴻云智慧托盤、黃海電機等重點工業項目開創了“東港速度”。
四是堅持產業優化調整、提質增效。深入實施產業強市戰略,食品加工、紡織服裝、醫藥化工、裝備制造等工業傳統產業在轉型調整中不斷壯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醫創藥業、豐能工業、新龍泰、零點食品等行業領軍企業產值增長明顯,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24家,東港市榮獲“中國運動戶外服裝名城”稱號。草莓產業獲批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貝類產業獲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東港草莓”品牌價值達到77.5億元,東港市榮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海洋牧場示范縣”“中國貝(蛤)都”等稱號。深化與阿里巴巴、京東等企業合作,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行持續升溫,連續兩次被確定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加快全域旅游發展步伐,積極推行“走出去辦節”新模式,“鳥語花香游東港”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東港市榮獲“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稱號,獐島村、大鹿島村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五年來,我們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一是推動疫情防控穩定向好。建立健全“五大責任體系” “三個領導小組”和“一個綜合組”,因時因勢調整優化防控策略,“四本臺賬”,農村“大圈圍”、城鎮城區“大封閉”等做法在丹東地區推廣,并得到國務院和省督察組肯定。全力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抓實首站定點冷庫管理,新冠疫苗接種工作有力有序推進,實現疫情零擴散,醫務人員零感染。
二是推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實現按時足額發放。建立健全返貧檢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整合資金1000余萬元建設扶貧產業基地,在丹東地區率先完成脫貧攻堅工作任務。實施了“文化三館”改建,興港小學、中心醫院異地新建等一批民生工程,碧海、向陽等4個老舊小區改造升級項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深入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實現省“雙擁模范城”六連冠。
三是推動城鄉面貌大幅改觀。穩步推進內河綜合治理、垃圾焚燒發電、垃圾填埋場二期等基礎設施項目,丹大快鐵東港北站、疏港高速、丹大高速前陽互通互交等重點工程相繼完工并投入使用。以“干凈、整潔”為標準,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著力打造美麗示范鎮(農場)、示范村、示范街和三條示范路,東港市被評為“全國清潔村莊行動先進縣”,孤山鎮、前陽鎮被評為“全國衛生鎮”。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城理念,連續兩次被確定為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五年來,我們扛牢抓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黨的建設得到全面加強
一是鞏固思想建設這個陣地。扎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堅定。扎實開展“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討論”,引導和帶動廣大黨員干部用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強化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和管理,建立官方微信公眾號“東港關注”和25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學習強國”平臺學習組織搭建實現全覆蓋。
二是聚焦干部建設這個關鍵。建立干部實績評價聯席會議制度,持續開展“最佳實事”和“奉獻之星”評選活動,進一步健全黨員干部從嚴管理、正向激勵機制。實行村干部“轉移支付+目標考評+績效獎勵”結構工資制度,村黨組織書記報酬僅轉移支付部分就達到農民人均收入2倍標準。面向社會招錄社區專職工作者83人,社區工作者報酬達東港市在崗職工平均水平。加強年輕干部的培育選拔,圓滿完成東港市村(社區)“兩委”換屆、鄉鎮黨委換屆工作,東港市206個村和22個社區“一肩挑”比例分別達到99.5%和100%。
三是夯實組織建設這個基礎。黨支部規范化建設持續推進,被中組部確定為全國縣級基層黨建工作示范市。建立“六行動一平臺”工作機制,建設村“一體五中心”21個。采取“四個一”措施,整頓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63個。因地制宜推廣“村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壯大村集體經濟,集體經濟“空殼村”和“薄弱村”全面消除。建立“一軸三聯三進”工作機制,創新實行“四單辦結法”,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560余件,相關做法被評為第五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優秀案例。實施鄉村人才振興“歸巢行動”,221名大學生回村任職。
四是堅守紀律建設這個底線。深入推進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實行“1+1+1”聯動協作工作模式,有效整合資源力量,實現基層監督全覆蓋。發揮政治巡察“利劍”作用,以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推動巡察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實現六屆東港市委巡察全覆蓋。始終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嚴肅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
百年奮斗路,起航新征程。未來五年,東港市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緊緊圍繞“把東港打造成現代化生態型港口城市、東北東部綠色發展先行區、沿邊地區開發開放前沿區和遼寧海洋經濟示范區,讓東港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的奮斗目標,做到“六個堅持”,實施“三個戰略”,推動“四抓”舉措落實落地,奮力開創新時代東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局面。
一是在創新發展上尋求新突破。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大力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大力推進制度創新和辦法模式創新,健全完善“歸巢行動”等人才引育留用政策,構建和完善開放高效的技術創新體系。二是在協調發展上尋求新突破。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堅持“雙鏈協同、三產融合、多點突破”,打造“三港三區三帶”產業布局,構建“2-8-6”縣域產業發展新體系。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城鄉互補、協調發展。三是在綠色發展上尋求新突破。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順應“產業跟人走、人跟環境走”的趨勢,深入踐行“兩山”理念,打造人與人、人與經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體驗場景。四是在開放發展上尋求新突破。堅持“創新+開放”雙輪驅動,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把邊境貿易創新發展作為重要引領,抓好漁港經濟區、水產品加工集聚區、互市貿易區等平臺建設。五是在共享發展上尋求新突破。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有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加快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全力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六是在黨的建設上尋求新突破。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推進“一體五中心”建設,持續深化“一軸三聯三進”工作機制,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突出標本兼治,持續正風肅紀,始終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中共東港市委